中国2003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,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但国有经济比重过大、经济结构不合理、产业结构不合理、过度依赖投资、市场观念不强、社会创业氛围不够、政府过度参与微观经济、创新水平不高等无太大改观。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回落,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,东北三省GDP增速全国倒数。
7月31日,国务院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振兴东北开出了新药方,强调要深化改革,破解难题,增强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。提出要做强装备制造业,抓住高铁、核电、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,促进技术、产品创新,推动“东北装备”走向世界。会议召开8天后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》。
遭遇过工业衰落、工厂倒闭、工人失业,以重工业为基础的东北地区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“锈带”,如同美、德、法等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一样,这一地区也在经历艰难的转型过程。
“东北的经济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,一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落后于其他地区,历史包袱较重,市场化程度不高,金融业发展不够活跃;二是东北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较为集中,国有经济占比较高,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,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待加快推进。”李锦说。
根据国际惯例,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最理想的比例为10:40:50。而辽宁省2013年前三季度三产比例为6.5:53.8:39.7,一产和三产比重过低,二产比重过高。此外,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,使得辽宁的经济发展呈现“重重轻轻”的特征,即“重重工业、轻轻工业”。